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,切实履行医学服务社会职能,2025年7月18日,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系“医路星光”志愿服务队深入长岛生态保护区,在渔号客栈、烽山林海自然景区、垃圾回收中转站、居民居住区等地开展环境健康专项监测行动。本次活动以“公共场所卫生监测+蚊虫密度调查”为主题,依托长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技术支撑,建立动态监测数据网络,为居民生活健康管理提供坚实保障。
一、科学赋能绘环境图谱,精准监测保卫生安全
为保障公共场所游客健康安全,针对长岛区域旅游旺季特点,团队将环境监测作为核心,7月18日上午,团队在长岛渔号客栈等公共场所开展公共卫生监测,以专业手段进行空气质量监测、公共用品用具卫生监测等,以“科学赋能服务”为宗旨,聚焦宾馆客房这一与住客健康息息相关的场景,为提升公共场所健康环境提供数据支撑。

在监测过程中,团队成员严格遵循国家标准流程。对抽查到的客房,重点监测PM2.5、PM10颗粒物浓度及甲醛、TVOC等挥发性有机物含量,系统分析环境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。


同时团队成员开展公共用品用具卫生监测,对毛巾、床单、茶具等公共用品,采集样品送检,并实时记录,涵盖监测点位、采样时间等,为后续分析建立完整溯源体系。


二、精准监测织网护生态,动态防治筑屏保健康
7月18日下午,团队深入烽山林海自然景区、垃圾回收中转站、居民居住区等地,以蚊虫密度监测为切入点开展病媒生物防治专项行动。团队成员严格遵循医学防控标准,对蚊虫易孳生点位进行“拉网式”排查,精准悬挂灭蚊灯。设备安装前,团队成员系统清理安装点周边遮挡物,确保灯光无障碍覆盖,并逐一检查设备电量与集蚊盒稳固性,保障夜间高效运行。




次日清晨,团队准时回收集蚊盒,通过镊子分拣、放大镜观察,对捕获蚊虫进行分类。经过种类分别,长岛地区主要蚊虫种类有库蚊、伊蚊等,并同步记录捕获数量、优势蚊种及活动高峰时段,形成科学监测数据链。这一系列精准施策与动态监测,既为海岛蚊虫密度评估提供科学依据,更为疾病监测提供翔实数据。以“数据体检”方式织密生态防护网,切实将医疗防护延伸至海岛每一隅,为长岛居民健康与生态安全筑牢坚实屏障。




本次环境健康监测行动以青春之力守护碧海蓝天,用专业之笔勾勒生态画卷,既是对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诠释,更是医学生践行“健康中国”使命的鲜活实践。以数据为基础,可构建“监测-分析-干预”的全链条防控体系,团队成员将数据转化为守护民生的具体行动,让医学温度渗透在海岛的每一寸土地、每一缕空气中。这场跨越山海的生态健康守护战,不仅为长岛建设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,更彰显了新时代医学生将专业所学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的担当,在海天之间书写下“医路星光”照亮生态文明的动人篇章。

(医学系 图/文 赵乙丞 审核 崔伟红 赵乙丞)